恶寒证六 | 《明医指掌》 |
恶寒证六【歌】恶寒由是六阳虚,振栗憎寒火有余。外感脉浮头项痛,肺虚洒淅更何疑。 【论】夫恶寒,有阳虚腠理疏泄,不任风寒,必自汗多也。有火盛甚,反兼水化制之,故振栗恶寒也。有外感风寒之邪,则有表证,脉浮,头痛,发热。有肺受火克,虚而失所司,则洒淅恶寒也。有表气虚不能固腠理,或汗多故也。仲景云∶发热恶寒,发于阳也;无热恶寒,发于阴也。此阴阳虚实之理,判然明矣。 表虚 表虚必自汗多,恶寒者,桂枝汤。汗多,表虚不能护卫,脉弱恶风寒,黄 建中汤。 桂枝汤 小建中汤 即桂枝汤加饴糖一合。 黄 建中汤 即小建中汤加黄 等分。 阳虚 阳虚不任风寒,体弱脉虚而恶寒者,四君子汤倍加黄 、桂枝。虚甚者,再加熟附子二、三片,或黄建中汤加附子。 四君子汤(方见脾胃条。) 火盛 火盛甚者,反恶寒,非寒也,乃亢极反兼水化。制之,四物汤加黄 、黄柏、黄连,火降寒自已。 四物汤(方见血证条。) 卫不和 气为卫,主卫护皮毛,温分肉,实腠理。卫不和,则腠理不固而恶寒者,调中益气汤倍加黄 、桂枝。 调中益气汤(方见气证条。) 外感 外感风寒,无汗,发热恶寒,麻黄汤。有汗,恶风,桂枝汤。平时感寒邪,恶寒发热者,香苏散。 香苏散 上锉,一剂,生姜三片,枣二枚,水二盏,煎八分,热服。 加川芎、白芷,名芎芷香苏散。 肺病 肺受火邪而失所司,不能固腠理,洒淅恶寒者,甘桔汤加酒黄芩、山栀、麦门冬、五味子、酸枣仁。 甘桔汤 上,用水煎服。
|